關于印發(fā)《洪林鎮(zhèn)2022年法治宣傳教育
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村、社區(qū)、相關各單位:
現將《洪林鎮(zhèn)2022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予以印發(fā),同時將洪林鎮(zhèn)“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開展法律服務”普法責任清單予以公布,請各村、社區(qū)、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附件:1、洪林鎮(zhèn)2022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
2、洪林鎮(zhèn)“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開展法律服務”普法責任清單
洪林鎮(zhèn)人民政府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1:
洪林鎮(zhèn)2022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深入實施“八五”普法的關鍵一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實施“八五”普法規(guī)劃,健全普法工作體系、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深化法治文化建設,強化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鄉(xiāng)村建設,推進普法理念、制度和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展,增加全民普法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1.堅持把篤學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貫穿全民普法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黨員教育體系、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和社會教育體系。積極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活動,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
3.堅持持續(xù)掀起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熱潮。積極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七進”活動,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推動普法服務大局
4.開展“喜迎二十大,普法在行動—服務大局普法行”主題宣傳活動,為“打造新高地、爭當排頭兵”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5.開展紀念現行憲法公布實施四十周年系列宣傳活動。加強憲法宣傳主題陣地建設,組織開展頌憲法、說憲法、講憲法等活動,組織開展好“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活動。
6.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題宣傳。加大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通過舉辦宣傳月啟動儀式、送法進社區(qū)、送法進鄉(xiāng)村等形式,深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異,有聲勢、有深度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活動。
7.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國防法、反恐怖主義法、生物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反有組織犯罪法等,推動全社會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國家安全法律知識有獎答題活動。
8.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 做合格黨員”主題宣傳活動。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guī),注重黨內法規(guī)宣傳同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協調,促進黨內法規(guī)學習宣傳常態(tài)化、制度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既模范遵守憲法法律,更嚴格遵守黨章黨規(guī)。
三、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
9.實施公民法治素養(yǎng)提升行動。開展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試點示范工作,重點探索推進國家工作人員等重點對象的法治素養(yǎng)提升,著力加強教育引導、推動實踐養(yǎng)成、完善制度保障,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
10.持續(xù)實施重點對象學法用法規(guī)范行動。持續(xù)開展“機關集中學法月”活動,深入推進領導干部學法考法述法工作。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持續(xù)組織參加國家憲法日全區(qū)中小學校“憲法晨讀”“法德攜手 校園行”等活動。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學習宣傳。充分發(fā)揮法治副校長作用,加強法治教育師資培養(yǎng),發(fā)揮好法治班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職能。
11.推進實施不同業(yè)態(tài)從業(yè)人員學法用法行動。深入開展“法律十進”活動,加強基層組織負責人、基層行政執(zhí)法人員法治教育,提高基層干部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和從業(yè)人員法治教育,促進依法誠信經營管理;加強對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法治教育,引導其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加強對電子商務、外賣騎手等新經濟新業(yè)態(tài)從業(yè)人員的法治教育,不斷擴大普法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推進基層依法治理
12.加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加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建設”,持續(xù)開展示范村(社區(qū))培育和創(chuàng)建工作,實行示范村(社區(qū))動態(tài)管理制度,舉辦“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骨干培訓班”。
13.加強鄉(xiāng)村“法律明白人”培育。貫徹落實《鄉(xiāng)村“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工作規(guī)范(試行)》部署要求,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深化“法治家庭”建設,突出“法治家庭”動態(tài)管理和培優(yōu)工作,推進家文化和法文化的融合,發(fā)揮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作用。
14.加強鄉(xiāng)村普法依法治理。深入推進《關于印發(fā)<關于加強法治鄉(xiāng)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展接邊地區(qū)鄉(xiāng)村法治走廊建設,落實《宣州區(qū)“法治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部署,完善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推廣百姓評理說事點等做法,統(tǒng)籌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平臺,以“三下鄉(xiāng)”等為活動載體,加強鄉(xiāng)村法治宣傳教育。深化“依法治?!?、“依法治企”、“依法治網”等基層依法治理工作。
五、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15.進一步推進“法治+”法治文化建設。持續(xù)在社會層面開展“法治+誠信”文化建設,在機關單位層面開展“法治+廉政”文化建設,在家庭層面開展“法治+孝道”文化建設,在旅游景區(qū)打造“法治+紅色”文化建設,進一步夯實法治建設根基,提升法治建設水平。
16.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有序推進村級法治廣場建設,全面擴大法治文化陣地的宣傳面、影響力、使用率。
17.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結合“戲曲下鄉(xiāng)”、“電影進村”活動,開展覆蓋城鄉(xiāng)、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活動。
18.深化普法宣傳媒體平臺實效。組織發(fā)動村社區(qū)相關單位微信公眾號協同開展普法宣傳,形成普法合力。常態(tài)化開展互動式、沉浸式普法,優(yōu)化體驗感更好滿足群眾法治需求。
六、夯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礎
19.強化“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年度普法重點工作落實。進一步提高法治宣傳教育案例報送質量。
20.進一步創(chuàng)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提質增效、全民發(fā)展。
附件2:
洪林鎮(zhèn)“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開法律服務”
責任清單
單位名稱
|
洪林鎮(zhèn)人民政府(司法所)
|
責任領導、科室及普法聯絡員
|
分管領導:許文振 責任科室:司法所
普法聯絡員:徐毓
|
普法對象
|
1.對內:司法所工作人員和村、社區(qū)從事司法行政工作的人員。
2.對外:一是村、社區(qū)人民調解員的業(yè)務培訓和工作指導;二是針對矛盾糾紛當事人、社會困難群體等普法對象的法律服務;三是鎮(zhèn)機關工作人員和村干部。
|
重點普法內容
(結合本單位職能及年度重點普法目錄列舉最重要的
10部以內法律)
|
《憲法》《民法典》《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人民調解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法律援助法》《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條例》《家庭教育促進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
主題活動及重要節(jié)點
|
1.“12·4”國家憲法日等主題活動。
2.“3.8”“3.15”“4·15”“6.1”“6.26”“11.9”等重要節(jié)點。
3.機關集中學法月、綜治宣傳月、“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開展法律服務暨法治家庭建設”宣傳月等地方性的創(chuàng)新活動。
|
普法陣地
|
1.主流媒體:《今日宣州》;
2.網絡媒體;安徽新聞網(法治融-宣州區(qū)司法局)等;
3.實體平臺:區(qū)、鄉(xiāng)、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室內外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創(chuàng)作基地、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基地、法治文化廣場(公園)等。
|
普法隊伍
|
1.專業(yè)隊伍:“八五”普法骨干、法治副校長等;
2.志愿隊伍:“法潤宣州”普法志愿者。
|
普法計劃
(結合本單位的年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列舉10項以內的最重要的工作)
|
1.制定本鎮(zhèn) “八五”普法規(guī)劃的實施方案;
2.舉辦全鎮(zhèn)“八五”普法骨干培訓班;
3..持續(xù)開展年度“機關集中學法月”活動,組織鎮(zhèn)機關工作人員法律知識網上集中測試;
4.開展“誰執(zhí)法誰普法誰開展法律服務暨法治家庭建設宣傳月”系列活動;
5.加大地域法治文化建設;
6.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及憲法宣傳周主題宣傳活動;
7.加大村級法治廣場建設力度。
|
法律服務項目
(由具有行政執(zhí)法職能的單位提供)
|
1.針對企業(yè)開展免費法治體檢活動;
2.針對困難群眾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3.針對社區(qū)居民、農村農民等開展各類免費法律咨詢活動;
|